本期目录
· 2023年8月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情况通报
· 2023年8月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通报
2023年8月
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情况通报
2023年8月,省再担保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政策,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效,通过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全省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扩面增效,不断加大对我省中小微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一、业务进展情况
8月新增再担保项目6547笔、金额47.2亿元,同比下降11.83%,主要原因是目前国担基金产品正在调整优化,“银担总对总”业务处于暂停状态,去年8月“银担总对总”备案金额为22.2亿元,今年目前备案金额为2.36亿元,剔除“银担总对总”业务后,8月新增业务同比新增43.1%。1-8月新增再担保项目56038笔、金额473.42亿元,同比增长34.17%。当前在保项目177007笔,在保余额763.04亿元,其中,支小支农项目在保余额758.28亿元、占99.38%,单户500万元(含)以下项目在保余额695.49亿元、占91.15%,支小支农主业突出。
分地区看,8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市州分别是:
1武汉(19.7亿元、3280笔)2宜昌(4.64亿元、767笔)3咸宁(4.27亿元、495笔)4荆州(3.91亿元、187笔)5十堰(2.09亿元、242笔)
分合作担保公司看,8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15.91亿元、3204笔)2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3.44亿元、56笔)3湖北省中小微担保公司(2.34亿元、260笔)4宜昌市担保集团(1.99亿元、358笔)5襄阳市担保集团(1.83亿元、598笔)6省科技担保公司(1.59亿、30笔)7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1.54亿元、43笔)
分银行看,8月银行参与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1省联社系统(16亿元)2武汉农商行(13.9亿元)3湖北银行(3.41亿元)4工商银行(3.11亿元)5汉口银行(3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8月17日,省再担保集团召开业务培训会,对《2023年度再担保业务合作规定》进行全面解读,重点强调机构授信、保后监测、业务备案、代偿补偿及追偿分配等再担保业务合作政策中的新要求,推动合作担保机构合理调整业务结构,规范备案操作,把握好代偿、解保、代偿补偿申请关键节点的操作和时限,高效推动追偿、核销工作,形成管理闭环,优化调整担保收费政策,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根据过渡期业务政策,8月份,省再担保集团优化再担总对总操作模式,与重点银行沟通再担“总对总”业务配套合同、操作规程,确定工行、中行再担“总对总”业务合作协议模板,并组织签署。完成新版“创业贷”合作协议及补充协议签署工作,组织与地方政府、担保机构及部分村镇银行签订新版新型政银担合作协议。
(二)加强体系公司治理。一是组织召开参股担保机构公司治理座谈会。8月24日,省再担保集团组织召开参股担保机构公司治理座谈会,通报参股担保机构公司治理情况,对即将以省直部门名义印发的《关于完善湖北省融资担保机构公司治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股权投资成效进行交流讨论。二是推进稽核审计在代偿补偿领域全覆盖。省再担保集团积极践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代偿补偿稽核审计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稽核审计监督作用,公司稽核审计项目组先后赴19家合作担保机构,详细了解代偿补偿项目以及担保机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股权结构、新型政银担业务开展情况,有效促进了代偿补偿政策的落实以及代偿补偿工作的高效运作。
(三)夯实风险防控基础。一是迅速落实相关政策制度。8月14日,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湖北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代偿损失核销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省再担保集团依据《指引》要求,迅速启动修订、完善公司核销制度工作,并将通过组织体系财务系统培训的方式,加快体系内对《指引》要求的落实,推动体系代偿损失核销工作开展。二是组织召开全省融资担保体系风险管理座谈会。8月31日,省再担保集团组织召开全省融资担保体系风险管理座谈会,交流风险管理经验,探索完善体系风险管理方式。三是开展保后检查。8月份,省再担保集团先后赴建设银行、湖北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重点银行,以及襄阳、孝感、仙桃、罗田、公安等十余家合作担保机构保后检查,了解在保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预先采取应对措施,促使担保项目顺利延续。
(四)加快构建数字化生态。8月11日,省再担保集团组织召开第二批国担数字化平台直担SaaS业务系统部署启动会,明确加快推进直保系统与监管平台对接场景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系统需求反馈机制和标准,确保系统需求反馈比率和响应速率均达100%。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加速推动大数据风控平台一期项目建设进程,目前已完成前期评审论证,采购程序已正式启动,预计将于年内实现落地应用。
(五)市县服务更加精准。十堰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建立“政银担”联动工作机制,出台“保费补助”“风险补偿”等支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政策,指导十堰融资担保集团推出“产业升级贷”“科技创新贷”等产品,累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5000万元;鄂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提前5个月完成新型政银担业务全年目标任务,成为全省首家完成计划任务的市州级融资担保机构;竹山县印发“茶叶快担贷”“卫浴产业贷”方案,强化金融对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助力全县两大产业做大做强。
2023年8月
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通报
2023年8月,在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主管、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业务不断提升规模,“科担联合贷”不断扩面增量,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质效显现。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技融资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截至2023年8月底,再担保体系内科技型企业在保5117笔、157.26亿元,今年新增3212笔、102.82亿元。其中“4222”科技融资担保业务在保684笔、28.09亿元,今年新增546笔、23.36亿元。省科技担保公司与47家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协同,42家担保机构实现“科担联合贷”业务落地。“科担联合贷”业务当前在保133笔、5.72亿元,新增业务规模排名靠前的担保公司有黄石市担保集团6540万元,松滋市金财融资担保公司3650万元,荆门市担保集团3440万元。
二、省科技担保公司的主要做法
一是做好政策推广,提高政策知晓度。阳新县出台《阳新县打造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新模式实施方案》(阳金发〔2023〕2号),设立县级科技融资担保业务部,由县财政局统筹财政资金安排科技专项担保资金1000万元,通过实施“白名单”及推荐制、创新担保模式、不断优化服务、提供奖补支持等方式,服务全县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通过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获得质押担保贷款的企业,对企业支付的利息及担保费给予50%的补贴。2023年8月15日,阳新县召开200家科技企业“银政企担对接大会”,省科技担保公司协同阳新中小担、中国银行黄石分行,现场对新政策予以解读,并受理科技型企业担保贷款需求60多户、总金额过亿元。
二是深化交流机制,加大体系合作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完善交流互动机制。8月15日,省科担公司组织召开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座谈会,12家合作担保机构参会,讲解“科担联合贷”业务操作指引并答疑;持续优化“科担联合贷”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卓有成效,科技型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与光谷科担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助推光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科担行业的“湖北模式”;公司高层带队赴部分市县合作担保公司开展调研,8月份,省再担保集团、省科担公司先后调研走访罗田县、浠水县、阳新县、大冶市等地,安排业务骨干先后赴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来凤县、咸宁市、赤壁市、通城县等市县合作担保公司,现场指导“科担联合贷”业务,推动科技担保业务落地见效。
三是持续进银行进园区,拓宽自主获客渠道。 与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协商联合研发“科交楚才贷”,为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专属服务;与农业银行孝感分行开展联合培训,对孝感地区农行部室及各分支行、各合作担保公司开展宣讲及座谈;对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的10家支行开展全覆盖式业务宣讲;先后拜访武汉大学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武大科技园、华科青创园、慕金文岸园区等重点园区,并现场调研园区推送的首批次北斗产业链企业,持续推进“科担园区贷”业务开展。通过“进银行”“进园区”活动,省科技担保公司当前完成储备客户93户、意向申贷金额4.52亿元。
来源:湖北省再担保集团
邮政编码:430061 电话:027-8665757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欢乐大道1号东湖国贸中心A栋宏泰大厦26楼
鄂ICP备20210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