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
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情况通报
3月,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抢抓政策机遇,以优质的担保服务和持续的创新活力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以首季“开门红”为实体经济“开局领跑”注入强劲动能。
一、业务进展情况
3月新增再担保项目12,677笔、金额91.88亿元,同比增长11.25%。当前在保项目160,259笔,在保余额987.55亿元,同比增长24.52%。支小支农项目在保余额978.93亿元、占99.13%,支小支农项目中单户500万元(含)以下项目在保余额766.4亿元、占78.29%。
分地区看,3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市州分别是:
1、武汉(23.65亿元、2,588笔)
2、宜昌(15.11亿元、1,514笔)
3、十堰(8.38亿元、967笔)
4、恩施(8.26亿元、2,242笔)
5、荆州(6.17亿元、888笔)
分合作担保公司看,3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12.82亿元、2,099笔)
2、省中小微担保公司(10.17亿元、2,608笔)
3、省科技担保集团(5.59亿元、204笔)
4、宜昌市担保集团(5.59亿元、490笔)
5、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5.13亿元、189笔)
6、襄阳市担保集团(2.94亿元、260笔)
7、十堰担保集团(2.47亿元、109笔)
8、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2.02亿元、183笔)
分银行看,3月银行参与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省联社系统(41.94亿元)
2、工商银行(15.52亿元)
3、汉口银行(9.41亿元)
4、农业银行(6.20亿元)
5、湖北银行(6.69亿元)
分产品看,3月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再担创业贷(25.99亿元)
2、再担总对总(19.94亿元)
3、再担科担贷(12.80亿元)
4、再担分险贷(12.58亿元)
5、银担总对总(8.51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迎来首季“开门红”。一季度,省再担保集团年度新增再担保项目达到3.52万笔、281.98亿元,提前22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取得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单月新增规模超百亿元的突破。体系内73家担保公司完成序时进度,66家担保公司完成年度目标30%以上。保康九鼎担保公司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滴灌产业发展,助力“三农”集群“强链补链”。黄冈市担保集团进园区、进县市宣讲融资担保业务政策,创新开发“石材联合贷”服务重点产业链,“三账三策”精准赋能农业龙头企业。荆门市担保集团积极参与全市金融早春行活动,深化银担联动协作,创新推出“产业转型升级贷”等系列新产品,以“三个早”强势推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二)非融保函业务实现从无到有新突破。3月,省再担保集团成立非融保函工作专班,积极探索非融保函业务拓展与创新,为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提供反哺与支撑。目前,省再担保集团已形成“再担非融保函”“非融保函”等业务模式,为保函业务提供多元化合作场景。同月,省再担保集团首批分离式与再担非融保函业务同步落地,实现了当月成立当月业务落地的突破。鄂州市中小担保公司首笔“金关保”业务成功落地,该公司通过“金关保”模式,开立关税保函,为临空经济区重点进出口企业提供担保,实现企业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和资金占用直接减少,该笔保函业务已纳入省再担保集团“再担非融保函”创新分险范畴。
(三)政策环境优化提升担保服务空间。近日,十堰市财政局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十堰市市级“专用车发展贷”管理办法(试行)》,市财政局每年统筹安排“专用车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通过市融资担保集团提供担保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10倍放大规模,为专用车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利川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将利川创业担保贷款纳入全省新型政银担业务体系,将创业担保基金全部划归利川宏财融资担保公司,实行“442”业务风险分摊模式,有效提升创业担保基金风险管理与资金放大能力。截至3月末,利川市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1.57亿元。
(四)担保创新活力在区域间不断涌现。神农架中小担保公司围绕林区政府实施的“神农山居”民宿产业,助力神农架农商行发放首笔“神农山居贷”,精准定位辖区内酒店、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经营者,建立“金融+旅游”的服务模式。孝感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劳动就业等部门携手让更多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从政策中受益,引金融活水激活区域“双创”生态。隽兴担保公司携手通城县农商银行,成功为本地知名企业办理全市首笔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担保业务。
2025年3月
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通报
3月,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深化政策协同、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需求精准施策,为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提供坚实金融保障。
一、科技融资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底,我省再担保体系内科技型企业在保9,095笔、266.89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在保2,174笔、99.91亿元。2025年一季度新增科技担保业务2,796笔、83.26亿元;新增科技创新担保计划备案974笔、31.36亿元。本年度科技创新担保计划新增规模靠前的有省科担公司(6亿元)、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5.98亿元)、湖北省中小微担保公司(4.62亿元)。省科技担保公司在保1,489笔、41.81亿元,当年新增486笔、12.39亿元。“科担联合贷”业务当前在保258笔、10.51亿元,本年度“科担联合贷”新增业务规模排名靠前的有荆门市担保集团(0.87亿元)、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0.33亿元)、钟祥中小担保公司(0.32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多措并举,优化科技企业融资环境。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8号),强调要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及企业科技含量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创新积分制”。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办发〔2025〕31号),要求完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健全科技担保业务差异化评估评价体系。湖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印发《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债权融资难题,探索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两手并用,帮助广大科技型企业依靠知识价值获得“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
(二)强化纽带,汇聚担保合力赋能科技企业。在武汉市委金融办统筹指导下,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省科担公司、湖北省中小微担保公司、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湖北国创担保公司、武汉创业担保公司、武汉中喆担保公司等七家市内担保机构拟发起组建“武汉市政策性担保联合体”,联合体将聚合担保资源,优化银担合作。通过业务合作、产品共研、资源共享等方式,逐步实现主要业务要素的规范统一,更高效地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创业就业和其他重点领域倾斜,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武汉模式”,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三)创新产品,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联合武创院开发“武创融担贷”专项产品,进一步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担保产品矩阵,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注入担保支持。孝感市融资担保公司联合高新区、合作银行建立政银担融资协调机制,以设立专班驻点、定制“科技创新贷”专项产品等方式,“贴身服务”园区、“精准滴灌”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已为3家科技企业高效投放1,900万元担保贷款。
邮政编码:430061 电话:027-8665757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欢乐大道1号东湖国贸中心A栋宏泰大厦26楼
鄂ICP备20210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