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湖北省融资担保行业砥砺奋进的十年征程,生动展现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担当与风采,湖北省融资担保业协会与湖北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砥砺十年路 担保谱新篇”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创作比赛。活动得到了全省融资担保机构的热烈响应与积极参与,涌现了一批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优秀作品。
湖北省融资担保业协会公众号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诚邀您一同品读这些浸润着温度的文字,观看这些镌刻着时代印记的影像,在字里行间感受湖北省融资担保行业服务小微、“三农”与科技创新的坚实足迹,在光影流转中触摸行业十年发展的强劲脉动与深厚沉淀。
征文类三等奖
破茧成蝶:当“园区联合贷”遇见
担保业的“春天叙事”
湖北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王楚君
2022年,《湖北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专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其中特别强调“着力破解融资难题,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湖北科担应运而生,以省级财政为后盾,以政策使命为担当,成为荆楚大地上科技金融改革的关键落子。她肩负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使命,如同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升起的一座隐形金桥,一端连着实验室里的智慧火花,一端通向产业化的星辰大海。
一、产业之痛:玻璃房里的创新者
在湖北这片创新热土上,科技企业如春笋般涌现,却又似困于玻璃房中的蝴蝶——看得见阳光,却飞不出融资的桎梏。传统金融的尺子,量不出科技企业的成长曲线;单打独斗的担保模式,撑不起产业集群的崛起梦想。
荣膺“全国百强高新区”的咸宁高新区,矗立着三环汽车转向器、南玻特种玻璃、通宇卫星通信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强劲,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高新区成功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家,数量居全市第一。而在其产业园中,一台台设备因资金短缺而闲置。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质,让银行望而却步。即便有政策东风,单个企业仍如孤舟搏浪,难以成功融资,以解燃眉之急。
二、破局之思:从“单点输血”到“生态灌溉”
省科担公司的调研团队走进咸宁高新区产业园时,正值梅雨季。他们发现,园区的科技企业家们不缺技术,不缺订单,唯独缺那笔能让机器转起来、让研发继续下去的资金。在随后与多家银行的座谈中,业务经理们道出了他们的顾虑:“科技企业的价值都在人脑和电脑里,我们看不透也摸不着。”走进咸宁高新区产业园,调研团队看到了令人唏嘘的景象:厂房鳞次栉比,企业门挨着门,却在融资时各自为战;园区管委会掌握着企业的用电、纳税等数据,却无法转化为信用资源;龙头企业带动着数十家配套企业,但金融支持始终是“点状”而非“网状”。
于是,调研团队一个大胆的构想浮现:能否让园区成为“信用共同体”,让企业从“孤军奋战”变为“集团作战”?调研团队暗下决心:不是帮助企业简单地融资,而是要重建科技金融的信任机制。就像拼图的最后一块被找到,“园区联合贷”的雏形在这一刻清晰起来。
三、破茧时刻:园区联合贷应运而生
在调研后不久,省科担公司与园区管委会、咸宁担保集团和合作银行达成共识——以园区为纽带,利用政府对产业园的扶持政策,建立风险共担资金池;以园区企业群为标的,把分散的企业担保需求“打包”,形成规模化授信;以数据为风控,整合企业的纳税、社保、用电等经营痕迹,绘制“产业信用地图”。“园区联合贷”不仅是担保产品的创新,更是一场“从孤岛到大陆”的信用革命。在“4222”新型政银担科技融资担保模式之下,“园区联合贷”由咸宁高新区对担保公司和银行设置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给予10%的风险补偿,同时对企业提供0.4%的保费补贴,精准滴灌园区内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咸宁高新区出具项目推荐函后,担保公司和银行开启绿色通道,对咸宁高新区整体授信2亿元,实施优惠利率及费率,限时办结,形成“担保增信—银行放贷—园区扶持”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省科担公司累计服务7家园区企业,撬动信贷2400万元,成功发挥订单增长的乘数效应,使企业营收规模跃迁,触发“订单-生产-就业-税收”的链式反应。
省科担公司正在联合孝感高新区、荆州经济开发区、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等高新或产业园区,推广“园区联合贷”业务模式,因地制宜形成更多贴合当地产业园区实际的服务方案。在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战略的交汇处,省科担正以担保杠杆撬动创新动能,用金融血脉联通产业经络,让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地位更加坚实。
邮政编码:430061 电话:027-8665757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欢乐大道1号东湖国贸中心A栋宏泰大厦26楼
鄂ICP备20210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