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
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情况通报
2025年上半年,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强化经营管理、深化业务创新、优化服务效能,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阶段性目标。
一、业务进展情况
6月新增再担保项目7,124笔、金额73.28亿元。当前在保项目166,313笔,在保余额1,072.95亿元,同比增长34.55%。其中:支小支农项目在保余额1,063.8亿元、占99.15%,支小支农项目中单户500万元(含)以下项目在保余额828.3亿元、占77.86%,支小支农主业突出。
分地区看,6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市州分别是:
1、武汉(26.66亿元、1,778笔)
2、宜昌(6.63亿元、625笔)
3、荆州(5.08亿元、512笔)
4、襄阳(4.98亿元、607笔)
5、黄冈(4.25亿元、454笔)
分合作担保公司看,6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16.05亿元、1,299笔)
2、省中小微担保公司(9.82亿元、500笔)
3、省科技担保公司(6.33亿元、225笔)
4、襄阳市担保集团(3.95亿元、492笔)
5、宜昌市担保集团(3.04亿元、275笔)
6、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2.55亿元、156笔)
7、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1.98亿元、172笔)
8、鄂州市中小担保公司(1.84亿元、158笔)
分银行看,6月银行参与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省联社系统(24.18亿元)
2、湖北银行(11.9亿元)
3、工商银行(11.56亿元)
4、武汉农商行(6.92亿元)
5、农业银行(6.42亿元)
分产品看,6月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
1、再担总对总(22.75亿元)
2、再担创业贷(17.41亿元)
3、再担科担贷(13.14亿元)
4、再担分险贷(10.15亿元)
5、银担总对总(4.17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业务增长再创佳绩。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再担保项目6.05万笔、金额513.39亿元,同比增长40.14%,圆满完成年度“双过半”任务目标。在保业务规模突破千亿大关,累保业务规模达到2,813.98亿元,覆盖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27.85万户。“再担创业贷”年度新增137.08亿元,同比增长32.5%,带动创业就业超过33万人。“再担总对总”年度新增120.73亿元,同比增长260.74%,业务范围覆盖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和省内地方法人银行。“银担总对总”产品已实现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系统直连,业务规模稳步推进。
(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25年上半年,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财金〔2025〕11号文),为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高质量发展、规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行为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出台《湖北省融资担保公司分类监管办法(2025年修订版)》(鄂金局规〔2025〕1号),明确了省内融资担保公司的分类等级、分类依据、分类监管措施和组织实施程序,引导我省融资担保行业规范经营。
(三)产品创新成效显著。省再担保集团已构建起覆盖再担创业贷、再担科担贷、再担绿产贷、再担数产贷、再担总对总等多层次担保产品服务矩阵,精准支持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数据资产等重点领域,形成金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省再担保集团创新推出非融保函业务,提供“非融联合保”“再担非融保函”多元化合作场景,为合作担保机构非融保函业务提供比例分险再担保,接受合作担保机构推介保函客户,为客户向受益人开具商业保函或申请合作银行为受益人开具银行保函。6月,省再担保集团成功入选湖北省财政厅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单位及湖北省数据局公共数据资源资产化改革试点企业,以担保实践助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四)绿色金融重点突破。省再担保集团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协作开发“再担绿产贷”,通过“担保增信+优惠利率”双重利好,为“鄂绿通”平台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提供再担保分险支持。2025年上半年,省再担保集团在“再担绿产贷”基础上推出“绿色担保专项计划”,将绿色担保服务对象拓展至符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担保贷款业务。十堰担保集团设立“绿色发展贷”,重点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六大产业以及全市“四优”产业中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神农架林区担保公司与林区农商行联合推出创新金融产品“绿产贷”,在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上注入新鲜力量。
(五)风险管控全面强化。2025年上半年,省再担保集团向31家担保机构支付代偿补偿金额11,056.75万元,同比增长15.03%;向合作担保机构发送差错提示函25份、风险提示函10份、警示函6份;发布《风险专刊》2期,深度复盘典型代偿案例;开设《风险管理在行动》专栏,推广创新经验12项。在国担基金政策引导下,省再担保集团开展再担保项目五维穿透核查(产品代偿率/主债权金额/合作银行/担保公司/项目风险),抽检在保项目46笔,收回问题款项13.94万元,向国担基金返还6.97万元;同步建立常态化核查机制,上线智能保后监测并印发《批量业务管理指引》。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与荆州公证处对接联系,实现了公证处上门办理赋强公证。武穴市中小担保公司采取债权平移、打折转让、土地置换等方式化解了约3.1亿元担保贷款风险,极大缓解了武穴市中小担保公司经营困难。
2025年6月
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通报
2025年上半年,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服务“51020”等重点领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力服务科技强省战略,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年内备案68.8亿元,规模跃居全国第三,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一、科技融资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底,我省再担保体系内科技型企业在保9,945笔、292.41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在保3,664笔、132.72亿元。2025年6月新增科技担保业务906笔、28.41亿元;专项计划备案348笔、12.58亿元。本年度新增科技担保业务5,169笔、158.61亿元;新增专项计划备案2,058笔、68.8亿元,专项计划新增规模靠前的有省科技担保公司(15.34亿元)、省中小微担保公司(12.04亿元)、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10.07亿元)、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9.96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省科技担保公司在保1,607笔、41.4亿元,当年新增876笔、22.78亿元;与体系内担保公司开展的联保分保业务当前在保252笔、10.04亿元;襄阳市担保集团、湖北鼎力担保公司落地首批“科担贷(分保)”业务。
二、主要做法
(一)专项计划规模全国第三,科担体系纵深推进。截至6月末,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1.05万户,累计担保规模超88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户数占比30%以上。省科技担保公司抢抓政策机遇,通过“制度网”“服务网”“产品网”“风控网”四网并举,推动全省专项计划新增规模达68.8亿元,位列全国第三;创新“科担联合贷”“园区联合贷”“科担贷(分保)”等专项产品构建覆盖全省的科技担保业务纽带,打通超20家合作担保机构与国有大行的合作空白,显著降低市县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
(二)创新担保产品模式,科技金融提质增效。十堰担保集团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贷”“专用车发展贷”等产品,不断丰富担保产品谱系,率先提前完成科技融资担保全年任务目标及专项计划任务目标。湖北省中小微担保公司积极探索“园区+担保+产业”协同模式,创新推出“东湖高新园区贷”专项产品,建立“园区推荐+见贷即保”快速响应机制,精准滴灌园区科技型企业。崇阳县金信担保公司不断深化银担合作,始终践行“一企一策”的服务理念,为资金周转困难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转贷”一站式服务,护航资金流“零缝隙”。
(三)数字赋能多链融合,新质发展动能澎湃。武汉光谷科技担保公司上线“科担云”系统,实现与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的系统直连,有效整合数据、技术、产业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湖北省中小微担保公司开发的“联链通”平台实现与全省农商行系统直连,并在罗田落地首笔“链担贷”业务,为科技金融深度嵌入产业供应链场景提供了新的实践范例。
邮政编码:430061 电话:027-8665757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欢乐大道1号东湖国贸中心A栋宏泰大厦26楼
鄂ICP备2021004039